2007年5月31日由新聞出版總署信息中心傳媒發展研究所和中國數字報業實驗室聯合主辦的“數字報業新技術現狀與應用前景研討會”在京召開,來自全國報社、報業集團負責人、國內數字報業相關產業機構代表百余人參加了此次會議。以下是閔大洪在大會上的發言:
今天,我們在這里舉行"數字報業新技術與應用前景研討會"具有重要的意義。這不僅是對2006年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提出的"數字報業"戰略的一次落實行動,而且顯示中國報業正以快馬揚加鞭的姿態,要在全球報業的發展中處于領先地位的決心。
在數字化、網絡化浪潮的沖擊下,傳統報業正面臨空前的挑戰。
2006年底,這樣一則消息震驚了全球報界同仁:被世界報紙協會列為"仍在發行中的世界上最古老的報紙"--創辦于1645年的瑞典《國內郵報》于2006年12月29日正式停止印刷版發行。這家具有361年歷史的最后一期報紙,發行量只有1500份左右。另一則同樣的消息來自華文報業--2006年6月1日,臺灣《中央日報》停刊,這家于1927年3月22日在武漢創刊的報紙,也有近80年的歷史。這兩家報紙停刊的根本原因在于影響力萎縮,讀者流失,最終被市場無情淘汰,盡管在停刊后都創辦了網絡版,但不過是為保留原有品牌而做最后的努力。
或許,這樣的消息讓我們感嘆:曾經輝煌的報業就此黯淡?其實,從全球報業發展的角度,讓我們更多看到的是這樣一幅圖景: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如創辦于1889年的《華爾街日報》,百余年來,以其客觀、準確、即時的報道在全球商業財經類報紙中確立了領先地位。1996年《華爾街日報》推出網絡版,如今它已成為最成功的新聞訂閱網站。其高管人員指出:"在讀者眼中,我們將不再只是一份報紙,他們也能在網絡、電視、收音機里發現我們的身影。"。再如,日本五大報之一的《日本經濟新聞》專門設立了電子媒體局,負責通過電信網、互聯網及數據庫提供的業務。又如,2007年2月23日,韓國《朝鮮日報》宣稱其"領先開創‘跨媒體'時代"(所謂的"跨媒體"是指將同一篇報道內容通過報紙、無線電視臺、有線電視臺、手機、網絡等手段同時向受眾進行報道)。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
全球報業近年來最重要的發展趨勢,便是利用新的傳播技術、新的傳播介質和新的傳播終端,積極努力地轉變營運模式,進而擴大自身的影響力以及邊際效益,在新的"泛媒體"的市場競爭格局中占據制高點。
數字報業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利用數字技術改造本身傳統的生產方式,包括印前、印刷、發行、管理等各個環節;二是利用數字技術重塑報紙出版業的行業邊界和業務形態,推動多元傳播格局下報紙出版方式和報業經營模式的轉型。
自從報紙誕生以來,不論大報小報、老報新報都需要隨著技術革新和市場變化不斷進行調適,從而在以各種新的形式出版和發行的同時,繼續以獨特的價值為自身未來的生存提供長期保障。在傳統報業的大變革中,高科技提供的新手段日新月異。如手機終端的使用方興未艾之時,電子紙及閱讀器經過多年的研發,正在成為報紙內容展示的新介質和內容傳播的新終端。再如二維碼、無線射頻識別(RFID)等新技術也開始進入報業應用領域。
中國報業的數字化進程始于著名的"748工程",至20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進入計算機時代,90年代中期又開始進入互聯網時代。在這一進程中,取得的一系列重大成果使中國報業數字化技術水平站到了世界的前列,所取得的成功經驗至今仍有重大意義,其中包括產、學、研緊密結合的一體化研發道路;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發明專利;實現報業技術的商品化、產業化;積極開拓國際市場等。其核心是自主創新能力,也就是說,中國報業要始終瞄準數字技術發展前沿,并以自主研發的整體解決方案不斷推進數字報業的發展進程。
2006年,中國報業在數字化進程中又跨入一個新階段。其標志和特點主要有以下三點:
一、 政府政策主導
2006年8月,由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報刊司主持制定的《全國報紙出版業"十一五"發展綱要(2006-2010)》發布,其中第八章為"大力發展數字報業"。這表明國家主管部門從全球報業競爭格局著眼,首次將數字報業放在了一個戰略高度,制定規劃,進行布局。
二、組織形式創新
2006年8 月,"中國數字報業實驗室"開始啟動,作為一個整合行業資源,應用先進技術,促進集成創新,共享實驗成果的開放性組織,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已讓我們看到了它的號召力、組織力和執行力。通過這一組織形式卓有成效的工作,必將加快我國報業戰略轉型的步伐。
三、 報界整體推進
在數字報業戰略提出及數字報業實驗室開展工作以來,得到了全國各報業集團、眾多報社和相關行業機構的積極響應和踴躍參與。有的提出具體的發展戰略,如解放日報報業集團制定了完整的以 i- news(手機報)、 i- mook(電子雜志)、 i-paper(電子報紙)、i- street(公共新聞視屏)為內容的"4-i"新媒體戰略;有的積極探索新的傳播途徑,如廣州日報報業集團建立的3G門戶和開發供讀者下載更新內容的微波覆蓋手段;有的努力探索新的內容傳播形態,如寧波日報報業集團研發出的多媒體報紙《播報》;有的大力拓展新媒體的市場,如浙江日報報業集團的《浙江手機報》創刊兩年,收費用戶已達25萬的規模。總之,一大批具有前瞻性、較高應用價值和廣泛受眾基礎的新型報業數字化產品和創新項目不斷涌現,中國數字報業已經形成了整體推進、你追我趕的可喜局面。
[1] [2] 下一頁
|